
儿科专家介绍
任晓旭 主任医师
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急救学组副组长;中国医师协会儿科医师分会急救专业威廉希尔官网:副主任委员;北京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常务委员;北京医师协会重症医学医师分会常务理事;《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中国小儿急救医学》《中国实用儿科杂志》等杂志编委。
主要成就:带领科室获儿童重症(2010年)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承担国家“十二五”重大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子课题2项;承担市级“儿科重症早期识别及急救适宜技术推广”项目2项;曾获中华医学科技奖三等奖;参与制订国内专业指南、共识10余项;发表论文80余篇。
专业特长:擅长儿童急诊、危重症救治。尤其对呼吸系统危重症监护治疗、呼吸系统疾病和感染性疾病诊治有深入研究。
>>儿科科普内容(小儿发热、小儿急救常识)
1、孩子发烧、咳嗽,为什么要查血常规和C反应蛋白?
(采访)主任,为什么带小孩去看病的时候,医生经常会让查血常规和C反应蛋白?
在儿科门急诊就诊的患者中,绝大部分可能是感染性疾病,感染性疾病主诉,也可能是发烧,也可能是咳嗽、喉咙疼,不一定都是发烧。
感染最主要的病原,包括细菌和病毒,平时怎么区分细菌和病毒,有很多办法。最简单的,在短时间内就能拿到结果的,就是血常规。因为病毒和细菌感染的时候,血常规的表现是不一样的。
比如细菌感染的时候,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会明显升高,病毒感染的时候,也许白细胞总数不高,淋巴细胞会有升高。这个是最基本的识别手段,来识别感染是病毒感染还是细菌感染,因为病毒和细菌感染治疗方式完全不一样。
早期查血常规,有助于判断感染是什么性质的,用什么药合适,既避免误判,也避免对不需要用抗生素的情况用了抗生素,导致抗生素的滥用。
血常规除了包括白细胞和白细胞的各种分类外,还包括血红素,我们叫血红蛋白,包括红细胞,包括血小板,能评估有没有贫血,在严重感染的时候,血小板可能会有变化。这是一个综合的判断,不仅仅包括白细胞。所以一个小小的血常规,现在有十几甚至到几十项的分类项目,仔细判读能反映出很多信息。
在查血常规的时候,同时可以查C反应蛋白,C反应蛋白叫什么?叫急性时相反应蛋白,细菌感染的时候会明显升高,病毒感染的时候多半不高,所以两项指标加在一起,血常规中的白细胞和白细胞的分类计数,和C反应蛋白加在一起,综合判断可能是什么性质的病原感染,有针对性地做出诊断和治疗,主要目的就是这个。
是不是那么绝对?没有任何一项检测在临床上绝对是一不是二,血常规只是一个辅助检查,但是是很简单又实用的辅助检查办法来帮助我们临床做判断。
2、给孩子吃退烧药要注意什么?
(采访)孩子发烧了,家长能不能自己给孩子吃退烧药?
可以的,目前临床常用的解热镇痛药,都是非处方药,家长可以去药店买,现在也可以网购,原来保存的备用的药物都可以用。
儿科临床常用的解热镇痛药,都有很详细的说明,多大年龄,多少体重吃多少,家长只要用之前仔细读说明书,看好体重、年龄。
我自己认为年龄可能更重要,因为现在有些孩子特别胖,超重,不能按照超重的体重计算,其实应该按标准体重喂药量。但是有的时候家长很难掌握,就按年龄来判断,多大年龄到多大年龄吃多少毫升,这是第一个。再一个发烧,一定要38℃以上再吃退烧药,低烧不需要吃。
(采访)一发现孩子发烧到38℃,立马要吃上退烧药吗?还是说可以稍微等一等?
看孩子的情况,发烧以后每个孩子的反应都不一样,有些孩子虽然发烧了,精神状态、饮食都挺好,也玩,可能不着急退烧,适当比如减少衣物,多喝点水,观察也是可以的。
有些孩子发烧以后很不舒服,也不好好吃饭,又哭闹,哼哼唧唧的,感觉孩子很不舒服,这个时候给一次退烧药,看看吃了退烧药以后孩子的反应,是很有必要的。
比如孩子发烧很不舒服,退了烧就精神了,吃一次退烧药也是可以的,所以不是说发烧就一定吃药,看孩子的情况,看孩子的一般状态。
3、孩子发烧什么情况下要及时去医院?
(采访)主任,孩子发烧出现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有这么几个情况。
因为发烧是常见病,感染是主要的原因,当然也有一些其他原因,大部分还是感染引起的,感染中很大一部分是病毒感染,很多病毒感染是自限性的,过几天自己慢慢就好了,很多家长都有经验,可能两三天,也许更长一点,慢慢就退烧了,有时候自己吃了一点非处方药就好了。
什么时候一定要去医院?一个就是小婴儿发烧,特别是3个月以内的婴儿或新生儿发烧,可能有潜在的比较严重的侵袭性感染,而且早期的症状特别不典型。
比如越小的孩子,血脑屏障没发育好,假设是细菌感染,很容易出现化脓性脑膜炎,早期因为有囟门在,能很好地缓解由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造成的颅压升高,所以症状非常不典型,家长也很难做判断,但是这个风险是现实存在的,所以小婴儿发烧要注意,要尽早就医。
第二个,发烧时间持续比较长,比如5-7天还没有退烧,烧的时间越长不等于病情越严重,但是有合并症的几率越高,这个时候最好去医院查一查,是不是有什么问题,有什么情况,不是单纯的一般性的感染,可能需要进一步治疗,要去看。
再一个就是孩子看上去很不舒服,比如没有精神、不吃东西,不见得是单纯上呼吸道感染,可能存在侵袭性感染,或者有其他问题,家长也很难在家里做判断,但是感觉孩子非常不舒服,甚至烧退了,感觉孩子还是不舒服,有必要到医院去看看。
(采访)3个月以内的小婴儿发烧,还有发烧时间过长要到医院,还有如果孩子表现得很不舒服,很没精神了,也要及时带到医院。
对,高烧时候都不舒服,吃了退烧药体温降下来了,很多孩子体温一降就很精神,也玩、也喝、也吃,这个就不着急,可以观察。
但有些孩子高烧的时候看上去很不舒服,把烧退下来还没有缓解,还是感觉孩子不停地哭、吐、不吃东西,这种很不舒服的表现持续存在,就应该去看。
4、孩子发烧除了关注体温,还要关注什么?
(采访)主任,当孩子发烧之后,家长除了关注孩子的体温,为什么还要重视孩子的舒适度?
可以分两块说。
一块就是孩子舒服、不舒服,可能体现病情的严重程度,如果病情严重,有些孩子表现出非常不舒服的状态,因为他可能头疼、肌肉酸疼,甚至咽喉痛、耳朵痛,尤其小婴儿、婴幼儿又说不太清楚,可能表现烦躁,不吃、不喝、哭闹,家长的体会就是孩子很不舒服,有时候发烧不一定体温很高,但是孩子表现得很不舒服,有可能表现提示疾病的情况比较复杂,或者相对比较严重,这是一个。
另外一个,由于发热可能让孩子难受以外,家长也比较焦虑,如果孩子发烧,确实很不舒服,有必要缓解不适,来评估不适是单纯发烧造成的,烧退了情况就好了,还是持续存在,代表了病情的复杂和严重程度,这个都需要关注。有些孩子实际上发烧体温很高,也没有太多不适的表现,有些孩子低烧,但很不舒服。
所以有两个问题,一个是不舒服要处理,让孩子相对舒服地度过发热期。另外一个,不舒服有可能是潜在的疾病复杂或者严重,这一块都要关注。所以除了体温本身以外,舒服与否应该重视,应该评估。
(采访)主任,孩子发烧的时候,舒适度具体包括哪些方面,应该怎样评估?
舒不舒服是一个主观感受,现在其实也没有专门用来评估舒适度的工具,有些在临床上是有反应的,比如孩子的精神状态、情绪、睡眠、饮食、玩耍情况,可以从各个方面来反映孩子是不是舒服。
比如一个很不舒服的孩子,可能哭闹,可能不吃东西,可能情绪烦躁,或者情绪低落,这些都有可能。再大一点儿的孩子可能还会主诉,说哪儿疼,哪儿怎么不舒服,可能有这样的主诉,所以通过这几方面,可以进行评估。
如果非要量化的来评估,可以借鉴,我这儿有一个评估疼痛的量表,这是一个面部表情图,比如这儿就比较高兴,比较幸福,笑着,越往这边,看上去就是很痛苦,最后是哭的表情,所以越到这边越不舒服,可以拿这个对照。
我们实际上做过相关的研究,疼痛的表情量表,可以用来评估舒适度,来代替舒适度的评估,看孩子的表情。我们自己的临床经验也是,一个不舒服的孩子,很少笑,就像住到ICU的小孩,刚进来的时候病情比较严重,各种各样的监测和救治手段,很不舒服,很痛苦,没有人笑,等到病情稳定了,各种措施一点点减下去了,确实舒服了,慢慢一逗他就笑了。
面部表情疼痛量表,又简单又实用,在评估舒适度,或者痛苦程度上,还是很有效的,家长也可以参考,孩子什么样的表情,什么样的状态,如果表情一直是很痛苦的哭脸,可能孩子就是很不舒服。
(采访)当孩子处于很不舒服的状态,不管孩子是不是发烧,是不是高烧,还是一定要及时到医院。
看发烧是持续性的还是一过性的,比如高烧的时候感觉孩子很不舒服,吃点退烧药,用点什么措施,体温降下来就好了,该玩玩,该吃吃,就不用紧张。
如果孩子持续都是这种状态,精神也不好,反应状态也不好,食欲也不好,总是烦躁、哭闹,甚至到了嗜睡的状态,不叫他不醒,不干预他一下子就睡过去了,这种如果持续存在,家长还是应该特别重视,要及时去看的。
5、孩子发烧,出现高热惊厥怎么办?
(采访)主任,孩子如果在家发生了高热惊厥,家长应该怎么办?
高热惊厥尤其是7岁以下儿童,尤其是婴幼儿特有的,发生原因其实和发烧有关系。惊厥本身不是体温造成的,多半是各种感染或者炎症介质,刺激了小孩没有成熟的神经系统,造成的异常反应。所以高热惊厥,一般在发烧的特别早期,24小时内,特别是在体温上升期最常见,超过48小时就少了,反复出现也比较少,不是绝对没有。
如果突然在家里出现高热惊厥,家长能做些什么?第一个别慌张,孩子一般惊厥以后,他会有短暂的意识丧失,不要去刺激孩子,比如不要掐人中,不要刺激足底,不要使劲摇晃孩子,弄不好会有二次损伤。
另外有时候抽的时候,分泌物会比较多,可以侧着躺,一般高热惊厥持续两三分钟,不超过五分钟就过去了,过去以后过一会儿就清醒了,如果抽搐持续时间比较长,有必要到医院去的。
(采访)主任,可以给孩子提前吃退烧药,预防出现高热惊厥吗?
高热惊厥,实际上基本原理是炎性因子,对神经系统的刺激引起的,不是体温本身造成的。高热惊厥的定义,是体温升高到一定程度发生抽搐,但是现在所有的研究说,吃退烧药不会预防高热惊厥,还有一个道理就是,药吃下去发生作用需要时间,可能还没等药物能把体温降下来,惊厥都已经发生了,所以现在也不主张用退烧药来预防高热惊厥的发生。
高热惊厥有遗传易感性,有时候仔细问问,往往家长小时候也有过高热惊厥,有过一次,下次再发烧,哪怕是普通感冒,可能会再次有惊厥的情况,也不必紧张,也没有必要吃什么药物来预防,就和普通孩子感冒发烧,该怎么用退烧药就怎么用就行了。
医学微视官网授权转载

儿科专家介绍
叶京英 主任医师
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 主任医师 博士生导师 专科部部长;清华大学精准医学院副院长;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中国医师协会睡眠医学专业威廉希尔官网: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耳鼻咽喉科分会常务委员;中国医疗保健促进会睡眠医学专业威廉希尔官网:主任委员;曾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担任咽喉科主任 咽喉科首席专家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副主任。
主要成就:发表SCI及核心期刊论文100余篇;主持国家级科研课题10余项;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获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获多项国家级科技成果奖及专利;主编、副主编国家级规划教材及专著多部。
专业特长:从事耳鼻咽喉专业30余年,主攻成人及儿童复杂睡眠呼吸障碍疾病,在国内及国际上开创了多项手术方式、手术疗效预测评估体系、围手术期管理等技术,完成复杂睡眠呼吸障碍疾病相关手术3000例;同时主攻早期声带癌,咽喉良性、恶性肿瘤微创手术治疗,彻底切除肿瘤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保留喉功能,极大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已完成相关病例3000余例。
>>儿科科普内容(腺样体肥大)
1、腺样体肥大是怎么回事?
(采访)腺样体肥大是怎么回事?
腺样体肥大肯定不是一个褒义词了,我们在临床上诊断为腺样体肥大综合征。
腺样体长在鼻腔的最后部,过分肥大了,把鼻腔后部的后鼻孔堵上了,堵上后小朋友就不通气了,不通气怎么办,要张口呼吸,妨碍鼻腔通气了,因为鼻腔通气不行造成张口呼吸,特别在早期会出现睡眠时张口呼吸,甚至晚上呼吸的时候,会出现一定时间的完全阻塞,呼吸停止或呼吸中断,引起睡眠呼吸暂停,我们称之为腺样体肥大。
腺样体过度长大以后,耳鼓室里边还有一个管通过鼻咽部和鼻腔和外界相通,我们把它叫做咽鼓管。它通了以后我们才能上高山,或者气压变化的时候,才能够调节鼓室压力平衡。
如果腺样体长得很大了,就会把咽鼓管鼻咽部开口堵上了,小孩失去了调节能力,鼓室腔里面东西排不出去,里边形成了负压,产生一些积液,里边有很多水鼓膜就震动不了,震动不了就听不见声音,产生传导性耳聋。
比如突然间飞机降落或飞机起飞的时候,大家觉得耳朵里不舒服,常常要做一些吞咽动作,让咽鼓管开放,如果有一大团的腺样体堵在这,做各种动作都开放不了,引起了咽鼓管阻塞和听力不好,也称之为腺样体肥大。
还有一点,鼻腔有好多鼻窦,上颌窦,蝶窦,筛窦,额窦,这些窦腔的开口在鼻腔。如果鼻腔后被堵上了,特别开口在鼻腔后部的一些窦口,也容易被它堵上,也可以由于腺样体肥大引起鼻窦炎,而且鼻窦炎反复发作,我们也可以称之为腺样体肥大。
总结一下腺样体过分长大,阻塞了呼吸道,鼻腔,阻塞了咽鼓管,阻塞了鼻窦开口,引起了一些疾病,这些疾病对健康有影响,对儿童生长发育有影响,这种情况我们称之为腺样体肥大。
(采访)别看腺样体个体比较小,但是它会对我们的呼吸,耳朵还有一些其他造成影响,腺样体肥大在我国儿童的发病率情况是怎样的?
腺样体肥大在我国儿童的发病率还是比较高的,我1982年从医,大概到现在(2019年)三十七八年的时间,我刚刚接触耳鼻喉科的时候,在门诊就是一个常见多发的疾病,那个时候我们对睡眠呼吸暂停的认识还没有那么强,但是我们会看到很多由于听力不好,由于张口呼吸出现腺样体容貌等等原因,反复发生鼻窦炎,来检查发现腺样体肥大的孩子,在门诊占的比重还是非常多的。
如果是耳鼻喉科,在咽喉科门诊,咽喉科住院手术量,在一般的三级甲等医院,或开展这个手术的医院,基本能占到咽喉科病人的一半以上。所以患者量还是比较大,发病率还是很高的。
2、腺样体肥大好发于哪些儿童?
(采访)腺样体肥大好发人群是怎样的?
腺样体肥大的好发人群,我们从内因和外因来看,目前对病因分析无非两个方面,一方面跟遗传因素有关系,也就是腺样体肥大的孩子通常他的爸爸妈妈可能都会有鼻炎,或者是鼻窦炎,或者是扁桃体反复发炎,很难回忆到小孩的时候,儿童的时候会不会有腺样体肥大,这是一方面。
第二方面腺样体肥大,和反复接受外界刺激有关系,反复容易感冒的儿童,容易发生腺样体肥大。其实也是个双刃剑,如果腺样体被感染以后,腺样体里边存在一些细菌,本身腺样体炎症的儿童,也容易出现上呼吸道感染,同时上呼吸道感染也可以让腺样体肥大,更加增生,超出一个生理性的肥大。
(采访)有没有办法预防腺样体肥大?
预防感冒,注意空气的湿度,空气的质量,其实跟腺样体肥大也有一定的关系。
(采访)腺样体在成年的时候,可能就已经完全退化了,是不是对于成人来说不会出现腺样体肥大?
不是的,也有。
腺样体由于反复炎症刺激,或者是增生肥大,也有相当一部分个体,到了成年以后不萎缩,仍然有很大的腺样体存在,同样也影响鼻腔的通气。
成人腺样体肥大没有儿童那么常见,但是经常在一些气道不通畅的,或合并鼻窦炎的病人里边,会发现肥大的腺样体。但成人鼻咽部的淋巴组织肥大就要引起我们重视了,有可能是腺样体的残体,不仅仅是残体了,也可能是鼻咽部的一些肿瘤,鼻咽部淋巴组织增生,造成比较常见的,也不是很少见的结外淋巴瘤等等一些疾病。
3、腺样体肥大会引起哪些症状?会导致口呼吸吗?
(采访)对于腺样体肥大患者,他们会有哪些症状表现呢?
腺样体肥大,第一妨碍鼻腔通气,晚上睡觉最容易发生张口呼吸,因为睡着以后,特别是仰卧位睡着,肌肉放松,软腭和腺样体,本来白天的时候用力吸气,还没有完全堵塞,晚上小舌头(悬雍垂)往后耷拉,和腺样体堵上了,这种情况下鼻腔就完全不通气,完全靠张口呼吸,张口呼吸其实还是可以调整的。
如果孩子再继续发展,就会变成腺样体容貌,所谓的腺样体容貌是什么样?张口呼吸口腔呼吸量很大,硬腭向上长,上牙也会向前突出,鼻腔没有呼吸量了,鼻腔废用性的发育后滞,鼻梁也起不来。
同时我们知道口腔的顶,老百姓说口腔的盖,上面是鼻子,下面是口腔,硬腭上面是鼻腔,下面是口腔,把它区分开,口腔长高了鼻腔就长小了,鼻腔长小了鼻中隔发育的时候就长不开,这样就会形成鼻中隔偏曲,往左侧长或往右侧长,下边往左侧长,上面往右侧长,形成通常所说的鼻中隔偏曲。
同时孩子张口呼吸下颌就会比较小,就会造成下颌发育的延迟,舌体在长,晚上睡眠的时候张口呼吸,舌根又被挤在后面,睡深了口腔呼吸也不通了,导致小孩呼吸暂停,血氧饱和度下降把他憋醒,这个时候再重新呼吸。
也就是在睡觉的时候,反复的呼吸、停,又恢复、停、恢复,形成儿童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这是一方面临床表现,鼻子不通气,张口呼吸和睡眠过程当中反复的打鼾和呼吸暂停。
再有就是听不见了,儿童听不见声音其实非常隐蔽,小孩听不见声音都是偶尔发现的。大人说这孩子怎么看电视,越听声音越大。
记得80年代初,我们经常会到学校去做公益活动,学校要求我们到学校去做体检,一体检的时候就会发现很多听力不好的儿童,再反过来一查发现腺样体肥大,再一个反复容易发生鼻炎等等一些情况,这是腺样体肥大所产生的一些常见的临床症状。
当然一些不常见的临床症状,有时候孩子爱恶心,继发的孩子嗓子哑,因为鼻腔通气阻力比较大,还有一些就是继发的了,晚上睡觉用力呼吸小孩鸡胸,另外晚上睡觉的时候反复被憋醒,挺大的小朋友还出现尿床等等这些情况,如果有频繁的重的呼吸暂停,会影响儿童的智力发育,或者是身高体重的发育。
4、如何诊断腺样体肥大?标准是什么?
(采访)目前如何确诊是不是腺样体肥大?仅仅通过一些症状表现可不可以确诊?
确诊腺样体肥大的手段还是很简单的,因为现在的内镜检查技术已经非常好了,过去20世纪80年代初的时候,腺样体大不大我们伸手进去摸,从嘴里边伸手指头进去到后边一摸,肥大的腺样体把后鼻孔都盖住了,这个我们叫指诊。
后来拿间接喉镜去照,通常儿童都不会配合。以后拍X线看腺样体大不大。
但现在诊断腺样体最简单又最准确的技术,软性的很细的纤维鼻内镜,直接从儿童鼻腔插进去,通过后鼻孔看到腺样体,清清楚楚看到腺样体的性状,有没有炎症,有没有充血,有多大,和后鼻孔的关系,阻塞了百分之多少的后鼻孔,会看得很清楚。
所以鼻内镜检查是诊断腺样体有没有肥大,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其他当然就是看有没有呼吸暂停,有没有听力下降等等一系列症状,引起的合并症的一些检查了。
(采访)腺样体个头多大的时候算是肥大?
不是腺样体的个头多大,是把后鼻孔堵了多少,比如说堵了起码要2/3以上,一般都是2/3-3/4,主要还是要看儿童年龄大小,越小的孩子掌握适应证越严格,甚至有的孩子堵了4/5,就一点点小缝,90%都被堵上了,其实堵多少这是一方面,最主要是我们要看,有没有因为堵上引起一些并发症。
比如说堵了以后,是不是张口呼吸了,如果堵了一点调节功能很强,并没有张口呼吸,也没有呼吸暂停,堵了2/3,我们也不一定要做手术。
如果堵的并不多,把咽鼓管口全盖上了,分泌性中耳炎反反复复不好,我们也要做手术,主要是看引起的并发症的情况,之间的关联。
5、腺样体肥大都要手术切除吗?可以保守治疗吗?
腺样体肥大如果是短期,主要是看时间,如果这次感冒,感冒以后腺样体反应性增生,它是个免疫器官,来了病毒了,来了细菌就有反应,淋巴细胞就要变多,而且淋巴细胞也要成熟变大,所以腺样体组织就会变大。
随着感冒,病毒感染或者细菌感染消退,腺样体变成正常大小了,也就是说鼻腔不通气等等这些症状,经过对症对因治疗,在两三个月时间内可以恢复正常。
不用通过其他外科方法做腺样体手术切除,但治疗我们肯定要治疗的,比如不通气,我们可以用一些抗病毒药物,抗炎的药物,局部非抗菌类的抗炎药物,还有一些局部对症让鼻腔通气的药物,也包括一些中医中药,可以让肿大的腺样体变回正常。
如果时间长还不恢复,不感冒的时候还出现张口呼吸,长时间的张口呼吸,会影响孩子面容发育,出现腺样体容貌,还会影响鼻腔,鼻窦发育。
通常这样的孩子,成人以后会出现鼻窦炎,而且非常不容易治疗的鼻炎,鼻窦炎,还有鼻中隔偏曲,还有听力的改变,如果听力改变不在儿童期消除,不是说里边有积液,影响鼓膜的震动,而是积液被吸收以后,鼓膜和鼓室内侧壁,我们叫鼓颊粘上了,以后这个孩子终生鼓膜震动不行,到成年以后就后遗了一个我们很难治疗的年龄性中耳炎,还有睡眠呼吸暂停,会影响身体的发育。
所以两种情况,一个是长时间,半年甚至一年的时间,持续存在这个情况,80%的时间都出现这种情况。
或者是这次刚治好,等待大概半个月不到的时间,一个月又出现第二次呼吸道感染,又出现原来那些症状了,反复需要用药治疗,这个时候我们通常会采取外科手术,做腺样体切除了。
因为如果不切除,造成的影响会远远大于腺样体,本身带给人体的这些功能。
(采访)会不会影响孩子的智力发育?
腺样体肥大影响智力发育,主要影响到睡眠,出现睡眠呼吸暂停,孩子晚上睡眠的时候不停地翻来翻去,家长能看到的,我们检测过程当中能发现的,孩子在睡眠过程当中频繁地出现微觉醒,频繁地出现觉醒,呼吸暂停,这种情况下对智力是有影响的。
医学微视官网授权转载